一、緣起
今天我們要建立生態城市,應該不只是口號,而是如何落實?全台319個鄉鎮,每個鄉鎮都有小學,每個城市的每個社區都有學校,如果校園成為生態城市的示範點,由點而線,由線而面,每塊基地善盡責任,爭取每一寸土地的透水與綠化,讓大地會呼吸,環境很生態,則朝向生態城市的目標就不遠了!
在台灣氣候條件下,南北向校舍配置為最理所當然的配置。以往校園配置,大多為南北向校舍,往往配置成一字型或口字型,但純南北向的校園空間流於單調僵化,口字型E字目型的校園千偏一律的分佈在各級校園中,且基地方位不一定南北向。
九二一地震後,新校園運動帶來各式活潑的校園配置,但幾所廣為人知的得獎作品,大都為山區小校,其自由活潑的外觀造形,吸引媒體及大眾的焦點,然其配置因建築密度小,可自由活潑地配置,一些中大形高密度學校,尤其市區學校配置上就深受限制而顯得規矩平凡。一般國中小校地約2-3公頃,本研究針對一般上述規劃的學校基地,在生態氣候考量下,提供一個符合良好通風、採光、方位,視野的配置參考。
二、規劃構想
1.生態氣候考量下的校園配置
所謂校園生態氣候規畫,就是善用空氣、陽光、方位、視野等自然條件進行的校舍規畫。在配置上從大到小進行系統化、層級化的規畫設計,所有教室(尤其普通教室)儘量以南北向為主,以發揮最大的建築節能效用。台南市忠孝國中學校長條形基地軸與南北氣候線約呈37.8度,第一期校舍規畫將每間教室轉成正南北向,兩棟主建物形成一個封閉的中庭。本所經競圖取得第二期規畫設計權,配合前期規畫仍以主要建築量體軸,順應長條基地線的紋理,但將每間教室單元轉折成南北向,兩排普通教室就成鋸齒狀配置,端點再配置音樂、美術、劇場、家政等專科情境教室。因此規畫而形成了兩個開放式的庭園,改善了原封閉式中庭所產生的噪音,教室光線不足的缺點,使學生下課後有休憩、交流的場所,並將開放空間指向更大的運動場等開放場所,有效疏解國中生課業壓力,帶來藝術、運動類科的歡笑。
2.綠籬與人行道是最佳生態線
高聳的校園圍牆早該打掉,朝向校園開放與社區化,但打破圍牆並不意謂打破界線,讓校園任意進出,造成校方與家長對學生安危上的顧慮與管理上的不便,都市需要開放空間,而解放後的生態綠籬是很好的都市景觀,城市街道不該放棄任何生態綠化的機會,學校邊的人行道不應只是舖面和種上行道樹,亦應建構連續綠帶,那怕只有60cm寬的綠帶,都是一條很好的生態廊道。透過低矮灌木與各式喬木形成複層化邊界,達到視覺上的穿透與生態上的建構,讓學校人行道與綠籬成了生物遷徒的廊道。
談忠孝國中遷校規畫似乎都在談樹的保留,除了雨豆樹、雀榕外,沿著德光街和運動場旁的兩排芒果樹林全數保留,許多學校不喜歡果樹帶來的蟲蠅,其實果樹豐富了生物的基磐和生物的多樣性,為學校與社區保留了一大片芒果樹林的蒼鬱。學校圍籬以綠籬、矮的土牆及纜索等生態工法繞樹而行,另有鳳凰樹、阿勃勒、菩堤樹成為學校自然邊界。
3.牆與雀榕--農改場黑人厝的記憶
原農改場臨德光街角有一處農技訓練所,作為非洲等遠地農技團來台研習的場所,當地居民叫「黑人厝」。本所參加競圖取得設計權去勘察現場時,發現該訓練所正在拆除,建物玄關之外牆,牆上長了一棵雀榕,這棵雀榕不久將隨建物一併被拆除。然而這片清水牆與雀榕並不妨礙校園之規畫,應可保留當學校圍牆邊界,乃立刻函文校方與市府保留之,終於留下這片清水牆與牆上的雀榕。
在府城這個幾百年豐富歷史的城市,仍常見拆除舊建物就是地上物全部剷平,也剷掉了許多歷史的記憶。為保留黑人厝僅存的記憶,我們在牆邊增加兩片清水翼牆,襯托雀榕與舊牆的姿態,原牆上吊掛電話筒的痕跡依舊保留,記錄了當年來台農技團員打電話思鄉的情景。
4.見証遷校的校樹--雨豆樹
忠孝國中原來位於鐵路旁榮譽街,因操場位於私立財團法人救濟院的地,民國89年校地爭議敗訴定讞,隨即經市府核定選址,覓得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作為遷校用地。新校地位於台南市東區,西臨崇善路,南臨德光街,佔地2.5公頃。
91年忠孝國中遷校時,因舊校地上物必須拆遷,遂將一些老樹移植到新校區。所移植大樹中有一棵雨豆樹,樹幹直徑約一公尺,樹冠約12公尺,姿態相當優雅,經校方票選為校樹,決定遷移至新校門入口處。施工期間,雨豆樹面臨明挖6公尺深的地下室,樹的主幹離地下室開挖處約2公尺不到,樹的周圍又常被棄土、施工機具環繞堆放,我們深怕一不小心疏於照顧,即將斷送學校重要的記憶,遂責成監造駐地工程師與營造廠工地主任附連帶責任,樹留人留,樹倒人去職,施工期間不斷澆水與觀察樹的安危,總算保住這一棵美麗的校樹。如今樹已成蔭,許多活動與教學在此舉行,這棵雨豆樹成為舊校友與新校友共同的記憶,也見証了忠孝國中繼往開來的歷史。
5.複合性風雨場館
傳統體育館或活動中心既昂貴又耗能,每次大型集會皆令校方相當擔心跳電或超過契約容量而受罰,以風雨球場替代體育館,可有效節省工程造價並縮短工期(本場館可容納2座籃球場,造價2692萬,每坪約4萬5千元整)。
就使用機能而言,提供一便宜造價,卻滿足更大多數人活動的場所,不只是傳統的活動中心,體育館或風雨球場,而是一個複合性場館。結合集會、展覽、運動與社區活動的功能,除了提供學校體育教學及大型集會外,並兼俱社團活動、展演及園遊會、露營等活動,亦可提供作為社區電影院及展覽場。
在外觀造型,一樓底座採RC構造,排空層主架構採鋼構造,可增加空間跨距及球場高度,屋頂以隱藏式螺絲鋼板呈現輕盈飄逸的量體。就管理維護角度,校方最擔心風雨球場成為假日吸毒場,每週一有掃不完的垃圾及毒品,本案一樓基座以RC看台、空心磚及透空鐵捲門來圍塑空間作為進出之管制。初期於夜間及假日進行管制,當民眾公德心達到一定水準,不會出現毒品垃圾,則可完全開放。
三、結語
學校的生態系統是城鄉人造環境中最重要的一環,因為學校具備最優良的綠化、透水、生物棲息條件。本研究結果,校舍長軸配合基地脈絡,亦即大約平行基地線,長軸內之教室單元盡量南北向,長軸兩端配置樓梯、廁所或專科教室(圖書中心、視聽中心、藝術類科教室、風雨教室…等),以形塑校園入口意向及校園外部造型。在此生態氣候考量下,結合有機校園配置,圍塑出活潑有趣的校園開放空間,並賦以廣場、院落、草原、生態池、小山坡、教學農園、遊戲場等學習活動機能,以避免僵直生硬刻板的空間。此外,更須善用基地周遭視野、植栽、社區脈絡、生態廊道等自然及人文條件,塑造出一富有當地特色和文化地景的校園。
Back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