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「新校園運動」以來,學校建築起了很大變化,不妨再回首想想:「什麼是教育」?「學校是什麼」?
教育學家杜威說:「教育即生活」,建築家路易康斯(Louis I. Kahn)說:「學校從一棵大樹下兩個人的交談開始」。
學校生活是小孩離開家庭生活後,一個團體生活學習的開始,留存許多對家的依戀,父母的呵護和幼稚園的小眾團體生活。進到小學一下子要適應一個近千人的團體生活,有所不安是常有的。我們該問問孩子夢中的校園是怎樣?教室像家的感覺,學校像個探索的大樂園,每天都好喜歡去學校,把夢中的大樹、水塘、圖書和遊戲的場所,就在學校中實現。
九二一地震後,參與規劃南投縣竹山鎮延和國中,開始投入「新校園運動」。這五年來,我們事務所從一個以建設公司商品為主要業務,漸漸轉型為以學校建築設計為主的事務所。而學術界的許多研究幾乎都可放在學校建築中檢驗和嘗試,比如永續校園、無障礙環境、生物共生建築、友善建築、參與式規劃、社區互動等理念,無形中經由學校規劃的操作,許多建築理念在此落實與驗証。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、一塊夢田,可以樹下躲貓貓、打彈珠、爬樹、打瞌睡,水塘邊看蜻蜓點水、蝌蚪變青蛙,而這些童趣在我們的社會幾不可得。
唯有學校,可以實踐共同的願望
不論都市城鄉,山顛或海邊
有社區聚落處,就有小學
每所小學都是一個夢田
一個可以實踐共同理想的場所
每一所學校將不只是都市中的綠州
也是生物遷徒的島嶼
亦是綠建築的濃縮和知識探索的樂園
當我們從事學校建築這個領域的設計與研究,深刻感受到教育界的友善與期待,我們規劃了許多都市與鄉下的學校。都市裡的小學可說是一所社區學校,提供社區小孩上學及社區居民運動,散步等功能。然而鄉村小學除了是社區小學外,亦可能是座公園、體育場、美術館和文化中心、圖書館。都市裡有許多文教場所和文化設施,然而愈是鄉下愈偏遠,一所學校相對位階愈高,它可能是一所無所不包的文化、教育和運動的場所。位於高雄縣路竹鄉的蔡文國小可以說是這樣的一所鄉村型學校代表。
億載國小
台南市億載國小為一都會型學校,位在國家一級古蹟億載金城附近,預計招收72班,,規劃初期事務所工作團隊即對基地環境展開田野調查與歷史探討,這原是台江內海的一部份,又位於古蹟與運河附近,我們嘗試以地圖、浮雕、生態池、城廓等手法,將歷史寫入校園,使學生與社區民眾可以從地圖、學習步道,去了解探索這塊土地,曾經發生的歷史與演變。
億載小學規劃設計時,正值綠建築指標開始提出,設計開始時,只是盡力地將綠建築提出的理念在此嘗試,沒想到後來九項指標皆能符合,誠屬意外收獲。現僅將九項指標的設計手法陳述如下:
1.生物多樣性—基因的交流庫
現在的安平重劃區原是一片汪洋稱「台江內海」,為紀錄這段歷史的改變,乃以瀉湖及生態池的理念呈現於校園中。生態池水源來自回收雨水及處理過的中水,流經碎石與蘆葦、田香草等濕地植栽,層層自動過濾,再配合生態小島及多孔隙生物棲地,以營造一自然生態的學習環境,供學生作生態與自然的探索。
2.綠化量指標--生態複層化改變微氣候
學校佔地2.97公頃,建蔽率23.8%,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上,以混合密林、雜生灌木草原及生態複層等濃縮自然的理念,廣植原生植物及開花喬木,配合密源誘鳥、誘蝶、誘虫及濕地、水生等植栽,形成豐富生物鏈,進而有效緩和當地微氣候高溫化的現象。
3.基地保水指標--全面透水設計
學校除了校舍與球場外,儘量增加裸露土地與綠地,達到最佳保水效果。人行道以再生建材為透水舖面,運動場採PP透水跑道,部份地下室上方覆土成山丘花園,並設置了景觀池與生態池,兼俱滯洪與氣候調節的功能。
4.日常節能指標--陰影下的院落學習空間
學校位於南台灣亞熱帶區,以誘導式通風配置引進西南氣流,使各院落及教室達到自然誘導式的通風效果。
a.太陽能之運用
學校是教育場所,太陽能之運用,對學童與民眾皆是一處活生生的教案。將太陽能光電板置於南向教室斜屋頂,約23度傾斜角能取得最佳能源效果。太陽能轉化為地下室停車之照明。另於校門兩側設置太陽能燈,供晚上入口照明。
b.風力發電之運用
於入口穿堂處引進靠海地區之西南風,結合操場與圖書中心、教室棟間所形成之穿堂風,設立風力發電之風車。運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,使尿尿小童尿尿,寓教育於遊戲,成為校園最佳景點。
5.CO2減量指標--結構合理化
建築物CO2減量最有效的對策在於節約建材使用量,結構合理化與建築耐久化。RC結構全面採用高爐水泥,以鼓勵對再生建材的使用。
所有給、排水管路與電氣、通信線路均採明管設計,易於維修。屋頂設備以懸空結構支撐與防水層分離,使建築物老化維修時不傷及建築與防水層。
6.廢棄物減量指標
本校在廢棄物減量方面,儘量採土方平衡設計,將開挖土方回填於校區,減少運輸的環境污染。再生建材方面,運用了爐石粉及飛灰作為混凝土材料,及再生水泥磚作為人行道舖面。
7.室內環境指標--簡單素樸的裝修
在音環境方面,外牆、隔間牆、樓板厚度均在5cm以上,及氣密性二等級之玻璃窗 (5mm清玻璃)。在光環境方面,全部居室自然採光,人工照明均採格柵式燈罩,以防眩光。在風環境方面,所有教室均採雙向自然通風。在室內建材裝修方面,天花板及內牆均採簡單、樸素的基本裝修,並採用低逸散性、低污染的水性環保漆等綠建材。
8.水資源指標--雨水收及中水再利用
校內建築物之衛生器具、水龍頭等,均全面採用省水器具,所有校舍皆採用雨水集收系統作為澆花噴灌之用。洗手台等生活雜排水及逆滲透RO廢水則回收再利用,作為廁所沖水之用。
9.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--景觀化資源回收場
所有洗手台、拖布盆的生活雜排水及廁所所排放的污水,均排至污水處理設施,經處理後再排到下水道。全校全面實施垃圾分類,並設垃圾及資源回收場,週圍植栽綠美化,成為景觀化。
結語
美國青年旅館創始人曾說:「人生的學習來自學校,生活與旅行。」學校的學習不只在四面牆的教室內,有更多機會來自戶外空間的遊戲、閒晃、追逐與觀察,讓學童在情境時空下,進入了知識探索的樂園。有了生態池、景觀池、枯木、可攀爬的老樹與各式植物,還有山丘和教學農園,以有限的校地濃縮大自然的多樣面貌,讓孩子去探索、觀察與想像,成為童年重要的記憶。
隨著這些參訪與榮譽,帶給我們事務所更大的挑戰,我們深知:「這只是一個將綠建築理念運用於校園設計的實驗案例,目前階段性的成果,可作為大家有關綠建築與永續校園討論的起點,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在台灣各地開花結果。」
Back
|